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作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陶虎
  • 电话:4008005615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瑕玉生辉 作者:陶虎 (上)
新闻中心
瑕玉生辉 作者:陶虎 (上)
发布时间:2015-03-16        浏览次数:195        返回列表
 古语有云“美玉无瑕”,拥有一块无瑕的美玉无疑是每个爱玉之人所渴望的。

但是,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实际接触籽料原石后,则会发现所谓的无瑕美玉实在是凤毛麟角且价格不菲,而绝大多数玩家所收藏的则更多是瑕瑜共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的原石。  

那么,是否这些不够完美的籽料所带给我们的就只有对其美中不足的叹息呢?

结果恰恰相反!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件由古至今的玉雕佳品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那些在籽料还是原石时所为人诟病的瑕疵,在能古往今来的一代代能工巧匠的用心雕琢后往往会变成一件作品的亮点,使人拍案叫绝。

 

巧用瑕疵   拍案叫绝

 

藏玉的要追求玉质,这是基本,但是在玉质保证的前提下,雕刻工艺也对玉器的最终价格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如果一块美玉被粗陋的雕工所毁,那就连玉料本身的价格都被破坏,甚至变得一文不值,相反,如果好的玉质加上巧妙的构思和精美雕刻,那就变成独一无二的玉雕工艺品,价格就能翻几个跟头,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记得央视某专题片里,有这样一个事:某玉雕厂的厂长、高级雕刻工艺师用2000元购买了一块黑白两色的玉料,自己雕刻成了一对黑白童子,玉料上黄褐色的斑点杂色被他巧妙利用,设计成了两顶帽子,配以黑白童子,富贵典雅,

结果,被一位上海玩家以十万元收走,可是再想找到同样的两色玉石,颜色还要同样的布局,再重新制作出这样的一对童子,可就难了,等了几年都没有遇到,结果只好硬着头皮用更高的价格从上海玩家手里买回,心里才算踏实。

这时候,玉石本身已经不构成价格的主要部分了,最终让这玉石成为独一无二的世间珍品的,是那俏色雕刻工艺,而这种雕刻工艺又是在玉石本色的基础之上的,两者相辅相成,最终构成了玉雕精品。

玉器玩的就是特色。不可否认,不少玩玉的人在内心深处,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相互攀比的心理,于是看到别人玩什么,就自己也买什么,盲目跟风,结果很多玩玉多年的人,花费巨资,收到手里的东西不过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大路货,真正有特色的宝贝却一个也拿不出。

相反,另外一些人花费不多,每次佩戴的玉器都能引人瞩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难道是美玉跟人家有缘,或者人家能慧眼识宝?其实这就是玩玉的又一个境界了:玩玉玩的就是特色和文化,而不是标准化。

玉雕工艺贵在创作——玉作艺人的整个雕琢过程,不但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利用玉材料之美,而且充分体现作者审美情趣与思想、工艺技术、时代特征、文化传承等信息。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主要看其“因材施艺”、造型设计、工艺技巧、题材、形态等各方面,而不仅仅是玉材料本身。

当代玉雕艺术中创意才是主导。

由于玉雕原料越来越稀缺,琢玉师不可能对玉料有太多苛刻要求,应利用玉石原料,比如有瑕疵的原料,要在创意上发挥智慧与想象力,然后巧施工艺,最后完成其独有的特质与品性。

琢玉师应把受材料所限制的被动状态转换成一种主导状态,不仅仅注重高超的绝技表现,更要重视怎样传达文化和思想内涵。

 

 

——皮色的利用

 

和田玉经过天然的搬运、氧化等作用,形成了黑、褐、深红、黄、浅黄等各色各样、深浅不一的皮色。这些皮色的形状和分布又不尽相同,有的整片覆盖,有的斑驳陆离,还有的可能只是局部的零星一点。其结果,就是色彩的赏心悦目。

在皮色天然之美的基础上,玉雕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助于皮子的造型,俏色巧雕,将皮色融为作品的组成部分,有的是一轮红日,有的是凤冠丹顶,有的是几抹彩霞…… 从而为单一的白玉增添了色彩变化,使其在视觉上更为丰富——所谓“俏”皮当如是,皮色在近年的走俏,也正离不开这一番“俏”模样。

 值得注意的是,皮色之美不等于玉石之美,而只是它的一个方面。玉石的本质不在皮,也不在色,而在于玉质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润”。既然皮色的功效在于“锦上添花”,形成更好的视觉效果,那么对其利用就应该是扬长避短、符合玉石本身特色的。如果一味偏好皮色,将皮色在一块玉石中所占的比例夸大,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不加选择地大面积保留,结果反而忽略了玉石之美,跟人们喜爱玉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

事实上,说到“流行”,多少有点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的味道。皮色之流行也就是近年的事情,前人更多将皮色视为天然白玉在搬运和埋藏过程中受到外来污染的产物,因而俏色只是偶然为之的一种巧合与调剂,属于“非主流”,有人甚至拿到玉石,第一件事就是把皮去掉。

现代人对玉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历史上,人们更多是从文化、思想、精神符号的角度去感受玉,玉是礼器,是身份的象征,佩玉往往出于“德”的考虑,而非为玉石本身的美感所倾倒。现代人则不同,除了传承玉德的感受之外,更多是要欣赏玉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赏皮,赏色,赏玉质的温润,赏原石的形状,赏人工对自然的巧用。

正是这种着眼点的差异,使得现在的人总是尽力把一块玉中所有美的东西都挖掘出来,哪怕是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俏”皮走“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新时代中,人与自然融合的见证。

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种技法。

玉器中出现最早的巧雕作品,是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鳖。这件玉鳖白玉质,栗黑色皮,古人将栗黑色外皮安排在了玉鳖的背壳上,使得玉鳖天成有趣,生动活泼。

1995年,一条长10厘米、质地一般的青玉鱼,在上海德康第26届艺术品拍卖会上露面,鱼脊背上自然的黑皮点缀其上,犹如水墨入画一样浑然一体,后来在香港成为热卖的对象,最后以18万港币的价格成交。2008年,一枚乾隆御用“古稀天子”圆印在香港以近44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原因之一是利用了籽玉的枣红皮,做成双龙捧乾(乾卦)形象,同时红色又比喻“鸿运当头”。

巧用玉色、皮色确实能达到独运匠心的效果,是雕玉的高阔境界。

 

——水线、棉、裂、浆的利用

 

此外,和田玉还有常见的四类瑕疵。

先说水线,一般籽料带水线的很多,很多人不接受水线,但是对于我来说喜欢水线,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带水线的料要比一般的材料细腻,这是我个人的经验,不是课本知识,而在加工的时候尽量避免会比较好,有水线的料切掉或避掉就行了。

水线:其实是纯透闪石晶体纤维柱状,同一块玉中水线的硬度和透明度较旁边的玉质要高,一般雕刻时应尽量避开。但是,在上海雅园的一款侍女吹笛牌上,通过对一条横向水线的巧作而使整个牌子产生一种立体的感觉,堪称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

    再说说棉,什么样的料会带棉,基本所有类型的料子都可能带棉,哪怕是很浑厚的料子也是会带棉的,棉说起来也分很多种状态,颗粒大的,颗粒小的是外型上分的,也有雾状的和花状的,等等很多种,值得要提的是棉点如果是穿的,那这样的料是不选择的,如果料整体比较浑厚,那穿棉可以根据料的情况决定要不要赌赌看,棉在籽料里扮演的角色一般是减分的。

    说说裂,行家都说十籽九裂,意思是说一般的籽都会带裂,那么裂觉得不好看怎么办呢?设计的时候想办法借掉,雕的时候避掉,如果关系很多因素在里面借不干净的话,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不要太计较,只能说尽力吧,但是对于人物件来说,脸上有裂是比较大的忌讳,因为谁会喜欢人脸上有裂呢,所以人物件对于制作的材料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一个因素!

再说说浆,浆是什么,形象点说是糨糊,这么说大家可能会有感觉,浆我规划为两种,硬浆和穿浆,那么浆料好吗?不好,但是我们买料会比较喜欢带硬浆的料,因为硬浆料就标明料会比较细腻的,浑厚,那么穿浆呢,穿浆料是不考虑的材料,因为穿浆料是最没把握的料子,有可能你外面看着很美的一块料,里面是一包稻草那么差,穿浆和穿棉一样是尽力不碰的材料。

黑点:属于玉内部含有杂质或金属小颗粒,基本以散状分布和块状分布两种,一般雕刻以借掉为主,如果可以巧做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现在向大家讲一些针对瑕疵的经典设计,一来大家共赏,二来也可以给那些想对自己手中籽料原石进行加工的友人,以及那些打算购买原石自己加工的友人作为借鉴。毕竟这些瑕疵如果利用好的话,既可以在我们购买原石的时候作为压价的根据,而加工之后又能成为一件玉雕作品的亮点,何乐而不为呢?

 

和田籽料《勇者》:获2005年9月在第二届和田玉作品展示会上获得优秀作品奖。2005年10月29日 在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05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作品奖”。

作品以和田籽料做原料,原材料上遍布褐色点,犹如豹斑,经设计师精心设计、构思以原料为本色的特点,借鉴草原青铜、黄金动物饰品的造型艺术,制作出勇猛猎豹捕食梅花鹿的动感画面,情景猛烈激情。

    

 

和田玉籽料《踏雪寻梅笔筒》

2005年9月第二届和田玉作品展示会上荣获最佳工艺奖。

作品选用新疆籽料,以老者骑驴上雪峰寻梅为画面,原材料上曾存在有绺裂,在设计上借助花纹和线条把它拿掉,配以动物、梅花、雪山融化冰柱,表现出老者在冰雪溶洞中穿梭,体现出人工精心雕琢的动感风格。

   

和田枣红皮籽料《亲情》手把件

作品:玉质凝脂般白净,细腻,温润,缜密有光泽,通体红皮,正面巧雕着喜鹊妈妈嘴衔着小虫哺育儿女的亲情场景……恰到好处用活了仅有的僵石,雕成了一个温馨的家——鸟巢.正在破壳而出的小鸟寓示着新生命的诞生,背面是大红皮,整件作品喜庆,吉祥,博爱,生机昂然,玉与石完美的结合更加增加了玉作品的灵气,是一件难得的有生命,有灵魂的佳作。

 

和田墨玉籽料《达摩》

曾获2004年“天工奖”最佳创意奖的和田籽玉摆件《达摩》,选用一块皮带浆的籽料墨玉、质地较粗糙,浆皮厚重,严格地说它不是一块上乘的好料,但作者巧用局部墨色雕琢达摩的头部,深沉苍劲,睿智而练达,一串佛珠夸张而寓意深刻,石皮被依形顺势披在达摩肩上巧妙地当作袈裟,刀法洗练而遒劲。整件作品张弛有序,细腻处精雕细琢,简练处浑然天成,毫无堆砌修饰之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