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陶虎调入昌吉市玉雕厂,被聘任为副厂长兼总设计师,在家乡的舞台上,他为和田玉雕琢事业,倾心施展自己的才艺。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天池是周穆王万里西巡与西王母相会并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而后有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绝唱。昌吉回族自治州决定利用这一人文资源。于1992年8月召开首届蟠桃会。
襄助蟠桃会,昌吉州政府决定利用中国四大美玉之一的玛纳斯碧玉,制作一件有影响的工艺品,为大会献礼,为碧玉扬名。
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陶虎身上。
为了找到一块玛河碧玉精品原料,玉雕厂寻遍了玛河玉矿和玉料收藏家。好中选优,陶虎相中一块重达百余斤,高70多厘米的上等玛纳斯碧玉子料。
创意是玉雕的灵魂。陶虎带领技术人员依据玉料的形状特征,设计最佳方案。经过几天研究推敲,最终确定以西王母设蟠桃宴与瑶池之滨为主线,邀请各路神仙共叙友情,宾主开怀畅饮,仙女翩翩起舞。瑶池山清水秀,古木参天,异草奇花,楼阁掩映。创意确定后,在玉料上画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主设计图以后,近景、中景、远景,楼台亭榭,各路神仙任务的布局,情景交融,都要因材施绘,因材施艺。所以有雕琢有多久绘画就有多久一说。历时一年多的精心绘制与倾心雕刻,终于使新疆有史以来的第一件大型碧玉子料玉雕作品“瑶池会”问世。
这是以玉颂会,以会扬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作品当年被香港中艺公司以8万元收购。
以此为契机,陶虎连续创作了多件大中型山子雕,包括1993年特级玉子料山子雕“朝圣图”,重40余千克;上等碧玉子料山子雕“罗汉图”,重达100多千克。还有“观音图”、“春游图”、“访友图”等,这些山子雕作品的问世,给新疆玉雕界一个震撼。
2000年,陶虎又选中一件重60多千克的青白玉子料,经过精心设计,经历两年半的时间雕刻,做成一件大型山子雕“朝圣图”。该作品荣获2002年新疆第一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优秀作品奖。
2005年是陶虎人生的标志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品玉轩”珠宝店。同年5月,由新疆珠宝玉石协会评选,他获得“新疆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并担任新疆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评委。
这一年他的获奖作品更多。和田玉子料雕“达摩”、和田玉子料笔筒“踏雪寻梅”获得第二届和田玉雕精品展最佳工艺奖;和田羊脂玉子料雕“观音”获优秀作品奖;和田玉子料雕“年年有余”获最佳工艺奖;其中一块皮色别具特色的和田玉子料,由陶虎精心设计,独具匠心雕成一件“勇者”,生动地表现一只勇猛的猎豹捕食梅花鹿的形态。2005年,该作品获得新疆第二届和田玉雕精品展优秀作品奖的同时,又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师作品“百花奖”优秀作品奖。
涅槃
2014年,年逾半百的陶虎作出了一个让亲朋好友意想不到的决定,将自己的工作室暂停一年,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一个国家级玉雕大师,事业正旺、精力正旺、心智正旺,为什么舍财——将工作室关闭;舍情——抛家离女,他的爱女刚刚一岁多;舍近——一切熟悉的环境,事业及亲朋好友……图的是什么?荣誉在身、事业正火,幸福环绕在身边,无忧无虑、要啥有啥,为什么要重新选择一个活法?
太多的不解和疑惑留给陶虎的相识者、相知者乃至相爱者。
陶虎神清气定,这是他深思熟虑的人生抉择。
他认为,一个人最难的是挑战自己,人生最难得的也是超越自己。人最愿意走的路是自己熟悉的路,最难走的路也是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甚至他人没有涉猎的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这是陶虎人生之巅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一步棋。
进了清华园,他才发现这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汇聚的学子,也是各路英豪。教书的老师,尽管少有教玉雕专业的,但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不仅有自己的独门绝活,更有理论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而后者,正是陶虎孜孜以求的。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融会贯通、创新思维是他这次进京赶考、拜师学艺的主旨。
他像一个饿汉,更像一块海绵,贪婪的吸收专家、学者、教授渊博的学识、学养和睿智的思想。
这些学府精英,几乎集一生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里灌输给他们太多太多的知识财富。陶虎说,我必须全神贯注,用心的学、尽心的学,恨不得把他们的智慧和营养全部都吸收进来。
他兴趣盎然、侃侃而谈,感叹这是一次艺术之旅的心灵沐浴。
他说比如林乐成老师,清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从事纤维艺术教学和研究逾30年,中国国家画院纤维艺术研究所所长,潜心于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应用课题的研究,扩大与提升中国纤维艺术在世界的影响并卓有建树。从2000年起,他担任“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策展人,该展迄今已成功举办7届,成为世界最大国际纤维艺术学术品牌。他负责的中国当代纤维艺术世界巡展,在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波兰、巴西等国展出,影响深远。
林教授将陶虎带入一个精彩纷呈的纤维艺术世界,人类文明,衣食住行,纤维艺术无处不在。陶虎马上联想到新疆驰名中外的和田地毯,这是新疆人运用纤维艺术创造的一项经久不衰的成果。他又想到新疆民丰县发掘的尼雅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绝伦的织锦护臂,还有“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等大量丝织品,显示出中国汉晋时期高超的丝绸织造水平和艺术风格,其织造精美、色彩绚丽、花纹繁缛、艺术水准,即便2000年后,同样让世界叹为观止。特别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祈瑞文字,堪为世界上最吉祥最精准的预言。
陶虎又说到关东海老师,年龄比他还小,但他在玻璃艺术研究方面集古今中外、博采众长,其成果博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关东海老师讲,中国人创造了这个世界唯一的最辽阔、最持久的文明。今日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更应该有所传承、有所创造。
关老师的玻璃艺术作品,有很多有玉一般的质感,这让陶虎感慨万千,他从诸多老师天地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中突然顿悟;我们过去接触到的玉石,很多都是玉和石相辅相成交织在一起的。传统的玉雕,多是挖绺去礓,留下精美的玉质,然后雕刻成作品。玉雕师为什么只能在玉上做文章而不能在顽石上展示艺术呢?顽石固然不如玉石,但精美的石头也能说话。如果通过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给玉和石头分别赋予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这不是给玉雕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了吗?这个想法他多年就有,一直在思考着、琢磨着,想通过清华的研修班,与教授、专家的研讨中有所收获、有所突破。
其实,陶虎在这方面的努力,已有所行动了。那是他曾经接触到的一件材质很特别的黑青玉子料,但又与泥石、水晶共生。黑青玉与泥石色彩纯净、材质温润细腻,其间偶尔伴生水晶,这种材质极为罕见,堪为瑰宝。面对大自然的天然绝配,陶虎思来想去,无法割舍。既然美玉与泥石共生共存,不离不弃,为什么不能在雕刻艺术上石玉合一、相得益彰,赋予新的生命力呢?于是他精心构思,将玉石完整保存,大胆在泥石上巧做文章。利用整个绿色泥石面雕成两只青蛙匍匐在一张硕大的莲叶上,将混杂在泥石中的水晶雕成荷叶上三五粒晶莹剔透的水珠。黑青玉宛如夜色中托起的一池碧水,静静的“听取蛙声一片”。
这件作品把玉石的美、泥石的美、水晶的美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幅清莲出水、池塘听蛙的画面,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自然情趣。作品在杭州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作品奖。
前不久,陶虎到欧洲走了一圈,对于欧式建筑艺术印象很深,据导游讲,巴黎圣母院修建了约700年,凯旋门修建了200年,佛罗伦萨大教堂前后修建了165年。他马上又想起我国的云冈石窟修了50年,乐山大佛刻了90年,大足石刻用了700年。艺术需要的是一颗虔诚的心,有的作品甚至不是一生的付出,而是几代人、几十代的人的接力,是心血、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正如画家吴冠中所言:艺术形象要“一针一滴血,一鞭一道痕地深印在当时当地人们的心底,令本来想掉眼泪而掉不下来的人们,掉下眼泪”。
这就是陶虎再一次凤凰涅槃的心声。